孩子“胆小”的背后真相是感统失调
发表于:2019-12-27  点击:
一位妈妈总是抱怨,说她儿子已经6岁了,还胆小怕生,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,也从不主动结交新的朋友,更不用说参加学校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了。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,孩子将来会适应不了社会。

查看源图像

 

后来,她去医院认真地为孩子做了心理测查后,发现孩子智力正常,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抵触医生的接触,更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。

 

医生告诉她,“胆小”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,“胆小”的背后实际上是他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,没有自信,担心自己在同伴、老师或父母面前“出丑”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一种逃避行为,这样的孩子很可能“感统失调”。

这位妈妈听了有些不能接受,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“病”?

 

其实现在孩子这种情况很常见,但如果不及时纠正,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未来。

 

感统失调的原因也有很多种:

 

 

1.剖腹产儿童;

2.老人抚养时间较长的儿童;

3.早期爬行不足,尤其7-9月时期抱的多爬的少的儿童;

4.教养人员经常变动,或成长环境经常变动的儿童;

5.0-3岁时期出现“两过”“三缺”的儿童——过多限制孩子孩子的活动,过度保护;缺乏运动,缺乏游戏,缺乏大自然的熏陶;

6.另外的一些家庭因素。

 

 

这位妈妈知道后忍不住流泪,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,都是老人带着。俗话说“隔辈亲”,老人照顾孩子那是“事事亲为”,就怕把孩子磕到碰到,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看动画片,出门也是老人抱着背着,就怕累着孩子。

医生告诉她,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,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,很难改变。孩子今年六岁,正好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。

0-3岁是感统训练的起步期;

4-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;

7-9岁是感统训练的补救期;

10-12岁是感统训练的抢救期。

 

☆感统失调的孩子不仅仅表现在胆小腼腆,在生活学习中,还有以下表现:

<section class="135brush 135bg" data-style="margin: 20px 0;font-size:16px;color:rgb(51,51,51);" style="padding: 10px; background-repeat: repeat; background-position: center center; background-image: url(" https:="" mpt.135editor.com="" mmbiz_png="" fgnkxfgnnktdjtqiaibicryen8lfak5azngmdcdxzfcufnq4jibqe8g8xgm7xysgfgi0djgl6t6adxyivmqnicfxibica="" 0?wx_fmt="png&quot;);" box-sizing:="" border-box;"="">

♦ 学习困难、不自信

♦ 口齿不清、语言表达能力弱

♦ 情绪控制差、易怒、爱哭闹

♦ 注意力不集中、坐不住、耐心不足

♦ 胆小、黏人、分离焦虑、入园困难

♦ 动作不协调、精细动作差、笨手笨脚

♦ 空间感差、方向感差、逻辑思维能力不足

♦ 粗心大意、爱破坏纪律、兴趣保持时间短

♦ 阅读跳行漏字、写字丢笔少划、左右颠倒

♦ 记忆力低下、听讲记不住、作业磨蹭拖拉

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情况,可以去专业的机构认真做一次感觉统合及学习能力测评,早发现早纠正,莫要错过孩子的关键期。

 

预约免费试听
  • 全国服务热线:400-6256-678(同微信)
  • 全国服务热线 13515316978(同微信)
Copyright © 2018 ICP编号:鲁ICP备10031231号 济南中优尚能教育咨询有限公司